一、耕作方式。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很多人选择旋耕作业,这样的耕作能够达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省时省工的好处,因而普及较高,但是旋耕的深度往往太浅,农田土壤质地太粘,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公分,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二、化肥的过量使用。
三、塑料产品的使用。在设施棚室中,由于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四、机械镇压、翻耕。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五、不合理灌溉。由于人们不合理抗旱,采用大水漫灌,再加上气候干燥等因素,使得大部分水分短时间内被蒸发,造成土壤表层板结,也可能造成洪涝的水沉现象,导致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土壤板结。
六、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七、暴雨水土流失。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