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site
sinosite
污染场地、非正规垃圾场调查工作从业10年,注册环保工程师,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技术问题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189
文章
80
关注者
3

风险评估方法是明确的,通过危害识别、毒性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等几个环节评估风险水平。

暴露途径有无只是评估风险的环节之一。

没有暴露途径,就不会有人体健康风险。

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有利于消除环境风险及隐患,保障地块本身及周边人群环境安全。信息公开,既有助于加强社会监督,也有助于取得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依据《土壤法》,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修复施工期间,应当设立公告牌,公开相关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修复施工期间,最需要知晓信息的地块周边居民,公告牌是比较合适的信息公开方式。公告牌应做到醒目,有利于周边居民和群众知晓信息,比如可在项目区主要进出道路口设置。

信息公开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土壤主要污染物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治理措施,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及防控措施、项目相关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等;鼓励宣传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科普知识。

广义的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赋存于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水。通常理解的地下水是指含水层中可以运动的饱和地下水,属于狭义地下水。地下水往往具有水质好、分布广、便于开采等特征,是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

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补给来源、储水空间、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结水等。土壤和岩石中存在大量的大小不同的孔隙、裂隙、溶隙,甚至可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地下暗河和溶洞,这些空间就是地下水储存的空间。地下水贮存空间大小、连通性以及空间分布等影响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性。

注:文中图片来自《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中国环境出版社)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开采活动等因素影响,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补给或排泄关系。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地层多为渗透性良好的砂卵砾石,通常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平原区地下水一般埋藏深度较浅,通常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过量开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显著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密切水力联系,二者在水质上也存在密切关系。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极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由于地下水赋存在地质介质中,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

注:文中图片来自《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中国环境出版社)

地下水的用途广泛,主要表现为资源属性和生态属性。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水资源属性。由于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广泛,水量稳定,因而成为饮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地下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工业开采利用价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等。

地下水具有生态属性。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环境系统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超量开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将产生地表植被干枯死亡、生态退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萎缩消失、荒漠化、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地下水的用途广泛,主要表现为资源属性和生态属性。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水资源属性。由于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广泛,水量稳定,因而成为饮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地下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工业开采利用价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等。

地下水具有生态属性。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环境系统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超量开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将产生地表植被干枯死亡、生态退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萎缩消失、荒漠化、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30%。

受我国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均地下水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地域分布非常不均匀。北方地区人口和产业密集、地下水资源量有限,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形成了大范围的漏斗,引发了一系列地质与环境的问题。

获取地下水有两种方式:天然地下水露头、人工开采。  

地下水可以通过泉水等自然排泄方式向外界输送水量。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沟谷与坡脚,常可见泉。

人工开采方式包括井孔抽取、渠道、坑道开挖等。农村地区常见的大口井、压水井,就是最为简单的地下水开采方式。城镇的集中供水多采用工艺更为复杂、深度相对较深的开采井群的方式开采地下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厂经过适当处理,进入输配水系统实现供水。

注:文中图片来自《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中国环境出版社)

优化土地开发和使用时序,有助于防止土壤污染事件发生。比如:涉及成片污染地块分期分批开发的,以及污染地块周边土地开发的,原则上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敏感类用地应后开发。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受污染土壤及其后续风险管控和修复影响周边拟入住敏感人群,并防止引发负面舆情。

土壤污染风险主要是针对风险三要素进行管控。

一是消除污染源,通常称为土壤修复。

二是阻隔暴露途径。在彻底消除污染源不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情形下,采取隔离等切断或控制暴露途径的措施,也可以防控风险。这类似于紫外线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但抹防晒霜,隔离紫外线,可以实现对皮肤的保护。

三是保护受体。比如对于一些土壤轻度污染的地块,对儿童等敏感人群可能存在风险,不适合用做住宅等敏感用地;但可以用作工业用地。

也就是说:土壤污染防治遵循风险管控的原则,而不是达标管理,不主张盲目的大治理、大修复。这个思路汲取了国外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也符合我国国情。

对受污染耕地可以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或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实现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般而言,对于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可以改种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玉米、马铃薯等不易吸收重金属农作物。

对于重度污染耕地,可以种植蚕桑、棉花、花卉苗木等非食用农产品,或者退耕还林还草等。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熔渣。

钢渣分类:按所用炉型分为转炉钢渣、平炉钢渣和电炉钢渣。平炉钢渣又可分为初期渣和末期渣(包括精炼渣、出钢渣和浇钢余渣;钢渣破碎机电炉渣又可分为氧化渣和还原渣。钢渣按熔渣性质分为碱性渣和酸性渣,按碱度CaO/(Si02+P205)的高低分为低碱度钢渣、中性钢渣和高碱度钢渣,按形态可分为水淬粒状钢渣、块状钢渣和粉状钢渣。

钢渣的成分:主要包括:钙、铁、硅、镁、铝、锰、磷等氧化物等。微量锌、铜、镍等

钢渣的环境风险对于土壤来说比较小,对于地下水质量影响相对较大。

钢渣的用途:建材(水泥原料、路基)、冶金、地下水修复材料(PRB填料)、农业生产(钢渣磷肥)

首先明确:危废管理是管理要求,不是技术要求

具体技术:

高温焚烧:

热解炉、回转炉、流化床原则上都可用来焚烧废树脂。树脂热解焚烧,树脂要预处理磨成粉末。为减少绝的挥发,焚烧温度控制在600~650℃。

热压压实法:

热压缩方法使用超级压实机在加热的环境中压缩废旧树脂。将废旧离子交换树脂脱水,放入200 L的特定溶剂中,盖上盖子,将溶剂中的废旧树脂在恒温环境中加热至恒温,然后送至超压实机进行加工,压缩后,压成饼。将其放置在溶液容器中,将水泥浆倒入树脂空隙中,再送去直接处置。

煤粉锅炉法:

将废旧离子交换树脂与炼焦煤混合并放入炉中,选择工业粉煤锅炉,并将前一步获得的混合物送入工业粉煤锅炉的炉中燃烧。

该处理方法不需要对新的大型设备进行投资,即可实现对离子交换树脂类固体废弃物的清洁处理。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且易于实现。它不仅避免了固体废物本身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由于处理不当而对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还可以回收能源,更重要的是,缺乏生活中的固体废物特殊处理设施。

按照土壤法第59条要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土壤中关注的污染物要围绕生产工艺。

土壤中主要关注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氨氮、镉、铬、苯并(a)芘、二苯并(a,h)蒽。

地表水中主要关注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氨氮、苯并(a)芘、氟化物、总磷、硝态氮、亚硝态氮、铅等。

1、实际工作过程中:土壤超标、地下水不超标,或者地下水超标土壤不超标,或者两者同时超标,这些情况都存在,也很正常,原因一是土壤地下水标准不一样,可比性较差;二是二者的物理特性差异较大,比如密度、流动性、组份结构等,对于污染物的吸纳、阻隔、传输等过程存在差异。

2、具体到pH值,土壤pH值没有超标不超标的问题,指示说明一个酸碱程度。地下水pH值可划分水质等级。

3、如果地下水超标,首先看下区域水质特点,如区域没有问题,而局部超标,那需要查找一下源头。

对于效果评估内容和方法的问题,要根据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方案进行制定,如果前两者提出了需要对浸出指标进行效果评估,那么就需要做,无关其管控还是修复措施。

另外,就目前实践而言,固化稳定化类型项目一般有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个是做浸出,和一些污水排放标准或者其他的水质标准进行比较。另一个是一般要求做好后期管理,长期的监测(地下水)工作。反过来想,如果不需要浸出评估,是否有必要做固化稳定化?或者如何评价固化稳定化效果?悄悄的说,个人对固化稳定化不感冒,虽然现在该技术使用比例很高,但估计慢慢会被淡化和弱化。

还有,如果是正规填埋场,要考虑其自身的监测有关要求。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