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公众号桔灯勘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1
抽水井与降落漏斗
Pumping Well and Cone of Depression
降落漏斗是指因在井中抽水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降落漏斗以抽水井为中心,距水井愈近水位下降愈大,水面坡度愈陡;距水井愈远水位下降愈小,水面坡度愈缓。
02
抽水井与降落漏斗
Pumping Well and Cone of Depression
对于被井开采的承压含水层,在井孔附近形成虚拟的承压水水头降落漏斗。
03
抽水井与海水入侵
Pumping Well and Salt Water Intrusion
超量开采地下水,就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淡水地下水的水压随之减少,从而破坏了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进而就造成了海水入侵。
04
自流井与自流含水层
Artesian Well and Confined Aquifer
承压水头高出地表的井。自流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本井或周围水井所造成的水头消耗,可以使压力水头下降到地表面以下,此时就需要用水泵提水。自流含水层也称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所在的地质层面称之为承压含水层,是充满于上下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
05
间歇泉的一个喷发周期
Eruptive Cycle of a Geyser
炽热的熔岩使周围地层的水温升高,化为水汽,这些水汽沿岩石层的垂直裂隙上升,当温度下降到汽化点以下时就凝结成为温度很高的水。这些积聚起来的水,还有地层上部的地下水同时混杂有蒸汽沿地层裂隙喷射流冒到地面。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发一次,从而形成了间歇泉。
06
冰盖横断面
Cross-Section of an Ice Sheet
冰盖的流动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冰盖底部通常比较温暖从而出现冰融,冰融水会促进冰盖的流动。
07
冰川生长与消融
08
冰川运动
Movement of a Glacier
冰川分为两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层叫做脆性带,常有许多裂隙的存在,大概在40米深左右,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形带,也是冰川流动的根本原因。冰川通过晶粒间滑动而运动,从上到下,晶粒的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冰川运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起基岩的阻塞,就会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叫做阻塞重力流,当阻塞重力流发生时,冰中常有断层或褶皱出现。
09
冰川裂隙
Crevasses on a Glacier
10
沙丘的形成
Formation of a Sand Dune
11
波浪运动
Orbital Motion in Shallow Water
波浪由深水区传入浅水区,波形发生变化。深水区是波长恒定的波形,波浪做圆周运动;浅水区受到水底边界的影响,波浪做椭圆运动。
12
流动、滑坡、坍塌
Flow Slide Fall
13
水流搬运沉积物模式图
Mod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推移:类似于蠕移,水流作用使得砂粒沿着沟底或者河床滑动活着滚动。跃移:一定大小的砂粒在水流作用下跳跃前进。悬移:水流中的细粒物质成悬浮状态随水流运动。搬运能力取决于流速。
14
曲流河截弯取直
Meander Cut-Offs and Oxbow Lakes
15
洪泛平原与河流阶地
Flood Plain and Stream Terrace
16
热液成矿作用
Hydrothermal Ore Formation
各种成因的含矿热水溶液所形成的矿床。它们的成矿温度一般是低于水的临界温度,因而成矿介质主要是热水溶液。主要有岩浆水、变质水( 包括花岗岩化水和混合岩化水)和受热的地下水等。
17
峡谷的地质变迁
Geologic History of Minor Canyon
18
不整合
Development of a Disconformity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在同一地区的上下两套岩层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且在古生物演化顺序上也不连续。
19
离散边界
divergent boundary
地壳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地幔上部经熔融作用冒出产生新的岩石圈,形成洋脊。这个地区成为大陆的末端,最终形成大洋盆地。大陆板块移离成为裂谷,而海洋板块移离则成为中洋脊,洋壳沿着离散边界形成新的洋壳。熔岩在板块间流出冷却,形成盾状火山和火山岛。
20
汇聚边界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
会聚边界表现为深海沟和俯冲消亡带。在这里相遇的板块,其中一个板块“潜入”相邻板块的前导边缘下面。其动力源自软流圈中下沈的熔岩对流。由于板块相撞时产生巨大挤压力和摩擦力,并形成俯冲带,产生大量熔岩,故容易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亦造出折皱山脉、海沟、火山、火山岛弧等自然地貌。
21
离散边界岩浆的形成
Divergent Boundary Magma Formation
岩石周围压力的减少。岩石压力越大,岩石的熔化温度就越高。由于对流,在大洋中脊,地幔上涌,因此压力降低,上涌的岩石熔化,形成岩浆,这就是大洋中脊岩浆的成因。实际上,与大洋中脊一样,大多数岩石的熔化都是压力减少所致,假定在一块地幔中的岩石慢慢上升,随着其周围的压力逐渐降低,那么无须再向这块岩石加热,它也会逐渐发生熔化,这就叫作降压熔化。
22
汇聚边界岩浆的形成
Convergent Boundary Magma Formation
**受到加热,岩石熔化也可以生成岩浆。在俯冲带,冷的致密的大洋岩石层俯冲向地球内部,受到加热,同时发生脱水,这些就是俯冲带岩浆的主要成因。
**
23
海陆汇聚型板块边界
Ocean-Continent Convergent Boundary
当边界两旁分别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时,密度较重的海洋板块会被压在大陆板块下,形成俯冲带。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火山、折皱山脉和海沟等地形。其著名例子包括纳斯卡板块沉入南美洲板块时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和秘鲁-智利海沟。
24
圣海伦斯火山的喷发
Eruption of Mt. St. Helens
1980年3月,岩浆侵入导致山的北侧形成一定的隆起。后来,发生一次火山喷发,导致一次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经测量岩屑崩坡体积达2.8平方公里。火山爆发的原因是火山上覆的沉积物的移除降低了岩浆侵入的压力,从而导致岩浆中溶解的气体迅速膨胀,并从岩浆中逸出。
25
交错层理的形成
Cross-Bed Formation
风力或者水流作用将沙丘一侧的砂粒顺着迎风面搬运到沙丘的另一侧,并从沙丘顶部顺层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背风面形成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纹层的倾向可以指示风力或者水流的流向。它们的顶部与主层理呈角度相交,底部则呈收敛变缓而与主层理相切。
26
递变层理的形成
Graded Bed Formation
又称“粒级层理”。韵律层理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是在每一个沉积单元中都表现出颗粒大小的逐渐变化。通常是从沉积单元的底部到顶部,颗粒由粗逐渐变细,这种粒序性称之为正粒序。如果自底到顶表现为由细粒过渡为粗
27
海进和海退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由于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而引起海水向陆地侵进的现象,称为海进。随着海水向古陆侵蚀面侵漫,海进范围不断扩大。时代较新的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沉积岩层而直接覆盖在古老侵蚀面上。由于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而海水自内陆向海洋退去,这种现象称为海退。由于海退,新沉积的岩层分布范围逐渐变小,时代较新的近岸沉积依次后退而覆盖在已经形成的远岸沉积之上。
28
海滩的季节变换
Seasonal Cycle of a Beach
冬季向夏季转变后,海浪变长变浅。这些波浪逐渐将沿岸沙坝的沙子从浅水区搬运到岸边堆积,形成沙滩。随着时间推移,海岸线后移,沙滩变宽。夏季向冬季的转变,过程相反。
29
盆地和山脉的演变
Evolution of Basin and Range Landforms
30
海底断裂引发的海啸
Formation of a Tsu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