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学者解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关键环节——采样方案

发布于 2024-04-12 21:21:54

2022年7月7日,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推动提高整个调查工作的质量,生态环境部精心制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两份重要文件。

*01点位布设*

在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平方米的区域,应设置不少于3个点位;在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区域,应设置不少于6个点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详细调查时,对于涉嫌污染的区域,每个点位应为20米×20米,其他区域每个点位应为40米×40米。

(1)土壤:捕获污染为目的布设,污染较均匀的地块和地貌严重破坏的可系统随机布点。详调:至少初调超筛选值区域,可加密。

(2)地下水:地下水流向上游、可能污染较大区域和下游分别布设,按三角形或四边形 3~4 个点位,避免在一条直线上。详调:80mx80m,可加密。一般布点数量土:水=3:1。

(3)点位的选择应便于进入和操作,点位描述应清晰明了,并注明与可能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最好有明确的参照物。同时,应制定点位调整的原则和操作程序,以确保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某次环境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车间的建筑物未拆除,这可能会影响到原计划的点位布设。经过综合考虑和分析,我们决定将该点位移动到车间邻近的一个开阔地带,以确保点位能够正常进行采样和分析工作。通过这次点位调整,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建筑物对点位布设的影响,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最大深度应直至未受污染的深度为止

(1)土壤采样:钻探深度和取样位置的选择应结合现场土壤的颜色、气味等性状,以及快筛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表层样品(0~0.5m)和(0.5~6m)的采集,应确保间隔不超过2m。当土层性质发生变化或出现污染痕迹时,应增加采样点。详细调查阶段,采样深度应超过初步调查确定的超标深度,直至达到未受污染的位置。此外,除了明确样品送检原则外,还应设定明确的深度调整原则。

(2)地下水:不穿透浅层地下水底板。采样深度井水面下0.5m。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含水层顶部;高密度非水溶性,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顶部。

详调:如浅层污染应评价深层地下水污染情况。

案例分析:在某地块快筛过程中,发现5.0—6.0m最底层土壤的PID值过高,可能存在有机污染物。尽管原定的采样深度要求为0.5-6.0m,但根据快筛结果,建议继续向下钻探,直至现场土壤性状和快筛结果均显示正常。这是因为不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渗透速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下层土壤也可能受到污染。

*03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是否全面合理

保守原则,包含《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 45 项基本项目和地方相关标准中的基本项目,第一阶段识别出的其他特征污染物(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转化或降解产物)。

地下水检测至少包含特征污染物。未完全包含,给出理由

邻近地块可能产生影响的污染物不能遗漏,考虑传输途径。

详调:全部超标污染物,必要时未超标也可增加。

1.识别特征污染物注意要点

在识别特征污染物时,需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对于洗涤剂生产企业,应特别关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磺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而钢铁企业则需关注钢铁行业特有的铊等污染物。

2.传播途径注意要点

在2023年12月29日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污染识别如何借力》中,有读者朋友很快就给我回复,说大气不能考虑主导风向。因为风一年四季可能有很多种风向。我觉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考虑大气传输途径时,不再强调主导风向的影响,因为风向的多样性使得任何一个方向的风都有可能吹向调查地块。

3.样品保存时限注意要点

对于检测样品的保存时限,检测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由于采样过程涉及从采样开始到结束,并运送回实验室的整个过程,因此中途不应超过24小时的时间限制,以确保样品的有效性

以下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附3中的附表3-1,可以通过该表对污染物点位布设进行检查。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