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部将聚焦管好受污染耕地、养好黑土地、用好盐碱地等重点,大力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确保土壤健康和永续利用。
在29日召开的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表示,在“治”的方面,今年生态环境部将紧盯源头治理,有效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等数据,在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整县推进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确定污染源治理清单。实施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严格重金属排放监管,在23省份划定210余个区域,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整治完成2300余个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支持地方实施400余个土壤污染源头防治项目。土壤重点风险监控点重金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在“用”的方面,推动分类管理,保障安全利用。实行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分类管理、“以地适种”,指导地方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
在“养”的方面,生态环境部将聚焦重点区域,促进土壤健康。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在优先保护类耕地落实用地养地措施,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遏制土壤退化趋势。对于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联合北大荒农垦集团建立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加强综合监测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推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和生物多样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