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
地下水是看不见的
不像河流、空气
我们能感受到
地下水在哪里?
地是不透明的
除非我们能够“望穿”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
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
“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看不见的地下水
需要被你观看
“世界水日”以地下水为主题并非首次
早在1998年
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为
“Groundwater——The invisible resource”
(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
时隔20年,“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
依然需要被看见
地下水在哪里?向下看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
统称地下水
先秦时期的《太公金匮》有载
“源泉滑滑,连旱则绝”
证明我国古人很早已开始关注地下水
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一口水井,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水井/谢耀荣
地下水因为埋藏地下
不被看见
其实它是自然界循环的重要一环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
穿过松散土层
在不透水层处集聚成为地下水
并在岩体中流动
以泉或者补给河流等形式重新回到地表
完成循环
▲地下水循环过程示意
因含水层埋深不同
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因与地表水交换频繁
更新周期数以年计
深层地下水更新周期则在千年以上
是的,千年之水
你或许曾经遇见
▲山东济南黑虎泉畔,儿童正在喝泉水
**地表水是一条线
地下水则是一大片
从高山峡谷到沙漠腹地
地下水广泛存在
而且“靠谱”:
水质水量稳定
便于开采
有较大的调蓄空间,多年调节
应对严重干旱灾害
和突发事件能保障供水安全
全球来看
36%的饮用水、42%的灌溉用水
和24%的工业用水均来自地下水
全球地下水年供水量9000亿m3
其中70%被用于灌溉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高效节水灌溉萌桃基地/金昕
**
我国北方地下水用水量占比很高
我国地下水资源量
占水资源总量的28.2%
地下水供水量
占供水总量的15.5%
**
▲全国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18亿m3,2001—2016年为8160亿m3,减少了58亿m3
▲近年来水利部以华北地区为重点,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水位与综合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促进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图为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
20世纪70年代之前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
以小规模、分散式为主
70年代以后
地下水用水量由200亿m3快速增加
至2000年以来的1100亿m3左右
2012年达到最大值1134亿m3
之后呈递减趋势
2019年,全国地下水用水总量934亿m3
地下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由17.5%下降至15.5%
2019年,北方地区地下水用水量
占全国地下水总用水量的90%
水库、闸门、渠道、泵站……
相比这些地表水工程
地下水取水工程
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隐蔽性强
总体上看
我国地下水取水工程数量庞大
尤其地表水缺乏地区
通过凿井取用地下水
一直是保障灌溉和农村生活的重要供水方式
也是城市应急供水的主要手段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
2011年年底
全国取水井数量共计9748万眼
取用地下水达1081.25亿m3
从数量和规模上看
全国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工程
数量占比不大
但取水量占比很大
从地下水取水用途上看
农业灌溉用水占总量的69.6%
乡村生活供水占15.7%
城镇生活供水占7.9%
工业供水占6.8%
从地域分布上看
地下水取水工程分布不均衡
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
北方地区取水井5414.6万眼
占全国地下水取水工程总数的55.5%
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共428.1万眼
占全国规模以上机电井总数的96.2%
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量
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89.2%
其中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开采水量
占全国总量的54.5%
西北地区
包括陕、宁、甘、青、新及内蒙古中西部
开采量占全国总量的21%
南方也有部分地区取用地下水
主要作为地表水的补充水源或应急水源
开采量占全国总开采量的10.8%
▲石羊河流域关井压田实施后,地下水水位上升,已关闭机井自流涌水
全球1/4的地下水开采处于超采状态
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超采
全球1/4的地下水开采处于超采状态
干旱地区尤为显著
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
主要包括美国高原含水层和加州中央河谷含水层
非洲北撒哈拉含水层和努比亚含水层
波斯半岛中东含水层
印度和孟加拉国西北部和东部的含水层
以及我国华北平原含水层等
印度、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和伊朗
这五个国家的地下水抽取量
达到了全球地下水抽取量的65%
其中印度抽取量超过了中国和美国的总和
▲1950—2020年部分国家地下水取用情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以及社会用水模式的演变
全球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储量大幅下降
▲1990—2014年世界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情况
我国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及辽西北地区、黄淮地区、
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
天山南北麓—吐哈盆地、北部湾等区域
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威胁供水安全
长期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含水层疏干,形成降落漏斗
地下水资源亏空
对城乡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改变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引起河湖萎缩、河道断流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
还导致草原退化、绿洲萎缩
造成不同程度的荒漠化问题
诱发地质灾害
地下水超采导致地质应力下降
是诱发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地裂缝
给城市基础设施、区域交通、
通信、防洪安全
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引起海水入侵
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
导致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
海水进入淡水含水层
咸水区分布面积扩大
威胁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
治理地下水超采是世界性难题,但我们正在做到
▲2021年8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动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图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新村北的滹沱河倒虹吸和退水闸工程
近年来
我国地下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地下水开采量从2012年的1134亿m3
减少至2020年的892亿m3
2021年年底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
较2018年同期总体回升1.89m
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m
▲1999—2021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图(北京市水文总站)
▲2021年9月27日,通过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联合调度,永定河实现历史性全线通水,对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和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成为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行政法规
条例聚焦地下水超采、污染突出问题
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
超采治理和污染防治
从六个方面对地下水管理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一是规定了地下水调查评价、
地下水保护利用和污染防治规划、
地下水储备三项基本性制度
二是规定了建立地下水“双控”
(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
地下水取水计量、地下水资源税费征收等制度
明确了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条件
防止地下工程建设不利影响
禁止开采难以更新地下水等措施
推动节约、保护地下水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计量设施
▲河北省水资源和节水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河北省每眼机井都悬挂了标识牌,社会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在线查看机井的各类基础信息、审批信息等内容,方便基层管理和社会参与
三是明确规定划定
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
编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
推动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
▲干涸51年的青土湖自2010年重现水面以来连年扩大。石羊河民勤段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连续多年达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约束性指标。作为极度缺水地区,石羊河流域治理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是规定了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
严格地下水污染管控的措施
五是规定建立地下水监测站网
和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对矿产资源开采
和地下工程建设的监管措施
六是对超采、污染地下水行为
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20世纪70年代,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下游近400km一度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大片胡杨林死亡。2001年,国务院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20年水资源统一调度及生态输水等综合措施,地下水得到恢复,胡杨林重现生机,塔里木河迎来新生
地下水虽然不可见
但是超采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危害看得见
经过综合治理
河湖生态的改善
人们的生活供水标准提高
将会被看见
在不可见与可见之间
蕴藏的是国家对水安全的重要考量
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价值观
让我们行动起来
从点滴做起
保护地下水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请记住
地下水,需要被你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