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物理性质

发布于 2024-11-30 15:29:43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的硬度、易耕性、透水性、保水性、排水性和通气性等物理特征,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难易程度以及根系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吸收,对于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1 从物质形态上的理解---土壤的三相

土壤三相包括固相、液相和气相。三者之间的消长与平衡对土壤物理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固相即土壤颗粒,液相即土壤溶液(或称土壤水),气相即土壤空气。

土壤固相

固相由土壤颗粒构成。土壤颗粒大致分为由地表岩石层风化生成的砾状或砂状的原生矿物以及进一步变质生成的次生矿物。换句话说,原生矿物是岩石崩解形成的碎片,次生矿物则是初生矿物经过分解或变质作用生成的细小粘土矿物。

土壤液相

土壤颗粒之间往往形成许多孔隙,并被水和空气所填充,从而构成土壤液相和气相。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中溶解了无机盐类和有机物等。无机盐种类和多寡受到原本土壤矿物中的盐类含量、历史上的成土过程和人为施肥的影响。比如在优质的黑土地区,土壤溶液里的有机质就较为丰富,在本就为盐碱地的地方,钠、钙等盐类浓度就较高,而大量施肥的农田里,残留的氮、磷和钾等成分则较高。

土壤气相

气相是指填充在土壤孔隙中的空气,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其中土壤里的氧气浓度相对于外界大气要低得多。土壤气相即代表着土壤的通气性,不仅关系到作物根系的生长,也影响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繁衍生息与多样性。

2 在农田中从直观上来理解土壤物理性质

农田中直观上的土壤物理性质,是指土壤的(易耕性)、容重、排水性、保水性、透气性等物理特征。直接影响农事作业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根系的发育。是有机栽培中育土的第一要务。

土壤硬度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如果土壤过硬,耕作变得困难,作物出芽困难,根系难以下扎,土壤排水性变差。土壤硬度一是与粘土的含量有关,次生矿物中的粘土含量越多,干燥后的土壤通常会越硬;二是农业机械的反复碾压也会使得土壤变硬。理想的土壤应当是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含量平衡,硬度适中,便于根系伸展。但土壤硬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人为改良时需要耐心和长期坚持。

透水性(排水性)与保水性

尽管透水性和保水性看似矛盾,但透水性和保水性平衡的土壤在多雨时能排出多余的水分,在少雨时能够保存水分并供给根系。透水性和保水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次生矿物中的粘土含量越多,则土壤粘性越大,孔隙越小,透水性越差,但由于毛细现象,保水性会较好。

②地下水位的高低。比如有些地区雨水特别丰富,地下水位过高,则会使得田间湿度过大,排水不畅。生产上可通过在大田四周及田内开挖排水沟的方法来改善田间排水。③浅层耕地时,机械的碾压会导致耕作层以下的心土层透水性恶化,出现排水不良以及地下水也难以上升的情况。生产上一般可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打破犁底层的深耕,以改善透水和保水性(旱地深耕之后地下水更易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耕作层)。

通气性(透气性)

一般来说,通气性与透水性呈正相关,透水性好的土壤通气性也较好。影响通气性的因素:①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比例,尤其与次生矿物中的粘土含量,这方面主要受土壤原本性质的影响;②土壤团粒结构的多寡。这方面受人为影响极大。

原生矿物含量较多且团粒结构丰富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大的孔隙,空气流通性好,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顺畅,有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通气性过强也会导致保水性降低,土壤更容易受到干旱影响,比如一些沙地。

土壤容重(假比重bulk density)

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也可理解为自然状态的单位体积土壤干重。有时候直接用手也可以掂量出来土壤的轻重。一般来说,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紧实黏重的土壤容重大。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容重较轻,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土壤较重。液相和气相比例较高的土壤容重也较轻。容重较轻的土壤一般硬度较低,易于耕作,透水性和通气性良好,适合农作物栽培。但过轻的土壤则容易受到风蚀(被风吹走)和水蚀(被雨水冲走)。

改变土壤容重的方法包括通过耕作增加气相率,或通过压实去除多余空气等物理方法,以及通过施用堆肥或其他添加物进行调节等。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